妻子起诉离婚,丈夫同意了,法院:不准!网友:判得好
妻子起诉离婚,丈夫同意离婚,但夫妻二人均不愿抚养患有抑郁症的女儿……法院会怎么判呢?
5月17日,山东菏泽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的一则案例引发关注。5月18日,话题#夫妻离婚拒养患抑郁症女儿被判不准离#冲上微博热搜。
夫妻离婚拒养抑郁症女儿
原告常某(女)与被告王某(男)经人介绍认识,于2007年1月举行结婚仪式,2008年7月生育男孩王大宝,2009年9月生育女孩王小宝。2010年9月,常某和王某办理结婚登记。现王大宝随被告王某生活,王小宝因患有抑郁症在某医院住院治疗。
原、被告婚后初期夫妻感情尚可,近几年来,常因家庭琐事生气吵架,故原告常某将被告王某诉至法院,提出诉讼请求:
1. 判决原、被告离婚;
2. 抚养婚生女孩王小宝,由被告支付抚养费;
3. 分割共同财产,家庭轿车一辆价值10万元。
庭审中,原告变更诉讼请求第2项为要求抚养婚生男孩。
被告王某辩称,同意离婚;要求抚养婚生男孩王大宝,不同意抚养婚生女孩王小宝;车给原告,原告给被告5万元。
法院经审理认为,经原、被告共同确认,婚生女孩王小宝患有抑郁症,现正在某医院住院治疗,王小宝此时更需要父母的关心和照顾。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进行抚养是法律规定的义务,原、被告均不同意抚养王小宝,该行为不仅违背了法律规定,也违背了公序良俗,不应予以提倡,为了维护未成年子女的合法权益,故对原告提出离婚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。
法院判决,不准原告常某与被告王某离婚;驳回常某其他的诉讼请求。目前,判决已生效。
法官认为,在家事案件中,妇女和儿童处于相对弱势地位,家事审判的宗旨意在保护妇女及儿童的合法权益。父母对子女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,父母应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,充分尽为人父为人母的责任。本案中,原、被告均不愿意抚养患有抑郁症的女儿,这种行为违反了公序良俗,违反了传统道德,侵犯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,是推卸责任的表现,不应予以提倡和鼓励,故虽原、被告均同意离婚,也暂不能准予双方离婚。
夫妻不能遇到矛盾、困难就动辄诉诸离婚,离婚并非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,原、被告应积极修复夫妻感情,加强沟通交流,增进理解信任,为子女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;若夫妻感情确已破裂,婚姻关系无法维系时,对于未成年子女的抚养问题要妥善处理,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未成年人的利益。
社会与法
- 钻猪圈、逮猪仔,执行干警们变身“猪倌”是为哪般?
- 老人回迁户口发现自己的房子已有户主,民警:该房门牌..
- 株洲中院七一建党节前走访慰问离退休老领导
- 小区内农家肥异味扰民,民警迅速协调“除味”
- “现实向”电影的多元发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想象力..
- 年近80岁老人凌晨外出散步?民警与社区平安力量协作..
- 物业多收近百万电费,为何官司赢了钱却迟迟拿不回来?
- 「法治网事」网络空间司法建设 创制全新治理路径
- 晨读|戴民:警花之美
- 天津市和平区:在法治轨道上推动矛盾纠纷化解
- 法拍观察|房屋将拍卖却发现和隔壁打通,隔壁也正被执..
- 个别消费者利用“以换代修”反复换新“薅羊毛” 法院..
- 无毒乡村路 法治来护航——慈利法院开展禁毒普法宣传..
- 二手商品与实物严重不符能要求卖家退一赔三吗?
- 北京门头沟法院发布灾后恢复重建法律指引及典型案例